什么是EPC模式?

一、概念

近年来,国家发展进入新常态。建筑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,在寻求改革突破的关键时期,国家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,于20165月发布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《意见》中提到将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、完善总承包管理制度、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和水平。

EPC:工程(Engineering)、采购(Procurement)、建设(Construction),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总承包产业的总称。工程是从工程内容总体策划到具体的设计工作;采购是从专业设备到建筑材料的采购;建设是从施工、安装到技术培训。涉及领域有能源(传统电力、清洁能源等),交通(铁路、公路等),建筑。

二、在EPC总承包模式下,其合同结构形式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:

    1、交钥匙总承包

交钥匙总承包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(EPC:即Engineering(设计)Procurement(采购)Construction(施工)的组合)业务和责任的延伸,最终是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使用功能、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项目。

2、设计施工总承包(D-B

设计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,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,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、安全、工期、造价全面负责。

3、设计采购总承包(E-P)、采购施工总承包(P-C)

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、类型和业主要求,工程总承包还可采用设计采购总承包(E-P)、采购施工总承包(P-C)等方式。

三、EPC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优势

1、强调和充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。对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强调和发挥,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。

2、有效克服设计、采购、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,有利于设计、采购、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,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、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,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。

3、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,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。

 四、EPC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劣势

1、由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需要足够的人力、财力,一般施工企业很难配备足够的资源支撑。如果大量采取外包、外聘形式,各方利益不统一,又会降低EPC模式集成管理的效果,故适用范围相对较小。

2、由于涉及建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,每个环节的风险各不相同,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工程成本、工期增加,而工程总承包又是固定总价合同,对业主进行索赔的条件苛刻,进而造成工程亏损。

3、承包商需协调的相关方较多,这就需求更加高程度的管理模式或管理系统,对项目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。

4、项目决策阶段业主不提供具体的施工图纸,所供资料较粗略,设计构想与施工方案不确定,或者频繁变化,由此造成实际工程量与预估有较大差异。